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消化内科是一具有特色的临床科室,包括消化科专科门诊、病房、内窥镜室和肠道肝炎门诊四个部分。该科在科主任陈锡美教授的带领下致力于消化系统疾病,尤其是胃肠粘膜疾病的诊治和研究,积极开展内窥镜进行诊断和治疗,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在消化科及胃肠粘膜疾病研究领域形成鲜明特色。
该科现有10 位医师, 其中教授、主任医师1名,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4名, 主治医师4名, 硕士研究生导师4名,博士3名, 硕士5名, 已培养1名硕士研究生毕业, 现在读硕士研究生2名, 在临床疾病诊治和科研方面均具有合理的人才结构及学术研究的优势。
内窥镜室拥有电子胃镜、电子肠镜、内镜多媒体信息系统、氩气束治疗仪、高频电凝治疗仪、射频治疗仪、14C 幽门螺杆菌(Hp)检测仪等先进仪器。内镜操作者均为临床经验丰富的高级职称医师,在科主任及学科带头人陈锡美教授的带领下,全科同志团结合作、开拓创新,开展了一系列胃镜、肠镜的诊断、治疗和科研工作。
科室特色
1. 对胃肠粘膜疾病的诊治和研究独具特色,应用电子胃镜、电子肠镜、氩气束治疗仪等设备可进行胃肠粘膜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不能接受手术治疗的晚期消化道肿瘤可行内镜下氩气束切除姑息治疗以缓解症状。
2
...(查看科室全部简介)
. 对上消化道急性出血如食道静脉破裂出血,采用微波、氩气束、硬化剂注射及内镜下皮圈套扎等方法进行止血,取得较好疗效,并开展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急性消化道出血。
3. 对消化道息肉,采用高频电灼、电凝、套扎、氩气束等方法进行切除。
4. 上消化道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多种胃肠疾病发病有关,可采用快速尿素酶互酶法、14C-呼气试验、病理切片染色检查、Hp培养、Hp菌株基因分型等多种方法对Hp进行检测。
5. 在诊治重症胰腺炎方面有较成熟的经验,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禁食不禁药”,用中药柴胡承气汤治疗重症胰腺炎的肠麻痹、预防结肠菌的移位,降低了病死率。
6. 采用重组生长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方面取得一定疗效。
7. 开展内镜下自体脂肪局部注射治疗胃食管返流病。
科研成果
近年承担多项科研课题,如上海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同济大学科技发展基金重点项目、院级科技发展基金等,致力于胃癌前病变和早癌、胃癌、脂肪肝、溃疡性结肠炎、反流性食管炎、胃黏膜干细胞分离培养及分化调控等的研究,发表了如《胃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细胞学检测》、《联合应用粉防己碱与甘草酸抗纤维化分子生物学研究》、《幽门螺杆菌与反流性食管炎的关系研究进展》、《胃粘膜疾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进展》等多篇文章,获院级三新项目二项, 即《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消化道大出血》和《内镜下自身脂肪局部注射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隐藏科室简介)
该科室专家出诊情况
4月20日
星期日
4月21日
星期一
4月22日
星期二
4月23日
星期三
4月20日
星期日
4月21日
星期一
4月24日
星期四
4月25日
星期五
4月26日
星期六